地址:河北保定市蓮池區 版權歸保定翟老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所有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 保定 冀ICP備16003816號 后臺管理
我國部分城市灰霾天幾乎占全年一半
霧霾天為何增多
航班大面積延誤,口罩成為熱銷品,喜歡晨練的人們不得不待在家里……前一段時間,從南方的廣州、杭州到北方的北京、蘭州,霧霾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個地區。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9月1日至今,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多發,共發生12次較大范圍的霧霾天氣過程,不僅霧霾日數多,而且影響范圍廣。
秋冬季為霧霾多發季節
特定氣象條件有利于霧霾形成,污染物排放導致顆粒物濃度增加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評估室高級工程師趙珊珊介紹,秋冬季為霧霾多發季節。國家氣候中心分析表明,特定的氣象條件是導致近期霧霾天氣多發的重要原因。
9月以來,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冷空氣活動偏少,且強度偏弱,地面風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氣低層積聚,對霧霾的形成較為有利;另外,青藏高原南側暖濕空氣活動偏強,使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輸送極其活躍,這股暖濕氣流沿西南路徑將豐沛的水汽輸送到我國中東部地區,并且能到達北京附近,使這些地區濕度明顯增加,同時也有利于形成低層逆溫,非常有利于霧霾天氣形成。
專家指出,除了氣象條件,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排放、冬季取暖燒煤等導致的大氣中顆粒物(包括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濃度增加,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處于臨界點,對氣象條件非常敏感,空氣質量在擴散條件較好時能達標,一旦遭遇不利天氣條件,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就會迅速下滑。
中東部灰霾日數有顯著增多趨勢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數已達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達一半左右
“‘霧’和‘霾’實際上是有區別的。”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孫冷指出,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灰霾形成的這些條件出現后,同時也會導致空氣中有大量塵埃、煙粒等凝結核存在,水滴容易凝結在上面而起霧,并且不易被風吹散。”孫冷說,“因此,霧和霾往往相伴出現。”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1961—2010年,全國平均的年霾日數呈顯著增加趨勢。